中国价格指数
技术面临剧烈变革,供应链长鞭效应凸显
向下滚动阅读
李效禹先生
文章贡献者
AgriBusiness Global DIRECT 特约撰稿人李效禹先生通过 AgriBusinessGlobal.com 网站上的专栏为全球读者提供见解上发表的月度专栏对中国农用化学品市场进行了深入地了解。他在每月的 中国价格指数摘要如下:
反 特立独行的大雁 — 中国及其农化产业的转型
李先生谈到中国的结构性改革,重点是金融体系和科技创新。李概述了为什么像 Nutrichem 这样的农化公司能够很好地利用中国向科技型社会的转变,以及这对中国农化行业意味着什么。
“就中国农药行业而言,由于中国具有供应链优势的产品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价格战一触即发。印度的供应对中国农药供应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农化企业积极布局创新型原药产品,研发投入很高。中国技术型农化企业,以 颖泰生物为代表, 公司战略和内部治理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在三年的 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 “变革管理”正在中国农化行业形成一股新的风潮。
2023年3月24日,颖泰生物公布了其2022年年度财务业绩。 2022财年,公司营收超过81亿元人民币(约合$11.7亿美元)。这意味着与 2021 年同期相比,收入增加了 11.39%。引人注目的是,2022 年归属于公司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118.11%。加权平均净资产回报率达到 19.56%。可以说,颖泰生物在2022年有着亮眼的业绩表现。”
囚徒困境: 在深色“红海“的竞争中
博弈论中的双赢局面或非零和博弈,始终是所有参与者的能够获得的最佳结果。对于中国农化制造商来说,面对供应链三年的长鞭效应的挑战,2023年双赢局面可能难以实现。
“在 COVID-19 疫情期间,中国非专利农药的价格飞涨。终端消费者(农民)处境艰难,导致对草甘膦等价格相对低廉的除草剂的额外需求。早期的需求和过剩的安全库存对整个上游供应链产生了长鞭效应。中国供应商落后于渠道的认知。到2022年Q3,终端市场长鞭效应传导至上游供应链。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企业才开始感受到需求低迷所带来的压力。”
David Li 的照片由 SPM Biociences (BEIJING) INC.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