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农作物保护监管格局展望
向下滚动阅读
作者:Piyatida (Tung) Pukclai 博士
中国的农业正处于关键时刻,国家决心实现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农作物保护监管变化正在重塑该行业,反映出政府对现代化和绿色创新的重视。
然而,这些转变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个领域运营的企业必须应对复杂、动态的环境,才能保持竞争力和合规性。
本文深入探讨了作物保护的最新监管更新,并讨论了公司如何积极应对挑战,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蓬勃发展。
加强监管
近年来,中国的农药监管框架得到了显著改善,顺应了全球减少对化学品依赖和推广环保解决方案的趋势。这些变化反映了政府确保农业可持续性、保障公众健康和保护环境的更广泛目标。
最具影响力的发展之一是 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和政策。 新举措要求农药从登记、生产到分销和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严格遵守规程。
例如, 零增长农药行动 在减少化学品使用量的同时,鼓励采用绿色害虫防治技术和低毒、低残留替代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政策要求详细记录农药使用情况,并禁止在蔬菜、茶叶和水果等敏感作物上使用剧毒化学品。
此外,政府还出台措施,确保农药经营者承担责任。生产商和经销商必须通过合法渠道采购产品,并保存完整的采购和销售记录。这种可追溯性不仅提高了透明度,而且还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高质量农药才能进入市场。
一张证书,一个产品
另一项变革性法规是 “一证一品”行动, 目前正在研究。该政策旨在解决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等问题,限制每种农药产品只能获得一张登记证。
虽然拥有大量技术和注册资源的大型企业将受益,但依赖共享证书的小型企业将面临重大冲击。许多小型企业可能需要整合业务、缩小产品范围或与分销商整合,才能在重组后的市场中生存下来。
政府致力于逐步淘汰危险化学品,这也加剧了这些挑战。
最近,政府对氧化乐果和克百威等剧毒农药实施禁令,该禁令将于 2024 年中期生效,这是一项旨在消除农业有害物质的广泛举措的一部分。到 2026 年,这项禁令将扩展到更多农药,包括甲拌磷和甲基异柳磷。这些禁令表明了明确的监管方向:向更安全、更环保的替代品过渡。
更严厉的惩罚
最后,监管力度的加大伴随着处罚力度的加大。无证生产、假冒产品和其他违法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包括罚款、吊销执照和刑事起诉。这项全面的执法战略旨在提高行业标准并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做法。
中国农药法规的一个重要更新是修订后的 最大残留限量 (MRL) 标准。2023年1月4日, GB 2763.1-2022 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包括2,4-D钠盐在内的系列产品作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
本次更新涉及112种农药的290项限量,并于2023年5月11日正式实施。本次更新版本在 国标 2763-2021 标准,扩大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以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免受有害农药残留的侵害。在中国经营的企业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新的最大残留限量,以避免受到处罚并确保市场准入。
展望未来
中国农作物保护法规的变化反映了该国对可持续农业和环境管理的承诺。虽然这些发展带来了挑战,但也为那些愿意创新和适应的公司带来了新的机会。
通过了解不断变化的形势、投资研发和利用专家支持,企业可以自信地应对复杂的监管问题。
Knoell 亚太区销售与监管政策经理 Piyatida (Tung) Pukclai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