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价格指数:重新构想中国农化行业的战略采购

编者按:特约撰稿人 David Li 在其月刊中简要介绍了当前中国农用化学品市场上主要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的价格趋势,详见 中国价格指数 多于。他在下面提供了对四个关键领域的见解,如果重新构想这些领域,可以为未来的战略采购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COVID-19 给跨国公司和全球分销商的全球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COVID-19 发作的后果仍然无法预测,因为一种新的、更易传播的 SARS-CoV-2 形式正在许多国家迅速传播,并对未接种疫苗和部分接种疫苗的人构成威胁,如 科学美国人.

在新形式的 COVID-19 传播期间,全球需求逐渐恢复正常,尤其是在美国和欧盟市场。根据 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全球增长将加速至 5.6%,这主要取决于美国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的实力。

据世界银行称,“预计美国和中国将各自为 2021 年的全球增长贡献四分之一左右。” “美国经济得到了大规模财政支持的提振,预计到 2021 年中期疫苗接种将普及,今年的增长预计将达到 6.8%,这是自 1984 年以来的最快速度。中国经济——去年没有收缩——随着该国的重点转向降低金融稳定风险,预计将增长稳定的 8.5% 和适度增长。”

热门文章
CropLife International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Emily Rees 被任命为 B20 联合主席

中国增长的数量提供了重要的一点。中国是能够灵活、复杂、大规模生产的关键国家。在全球植保市场,中国农化的出口数据也显示出这样的结论。根据 ICAMA,中国是2021年连续生产的主要活性成分向全球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从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农化产品出口量达到25.69万吨,出口额为20.42亿美元,为2020年COVID-19大流行以来的最高水平。高出货量预示着2021年的提前需求正在推动全球采购提早到来。而峰值主要是因为草甘膦定价过高。

根据 2021 年 CAC 6月22日在上海举行。市场对此持谨慎态度 草甘膦价格.中国主要生产商不得不重新评估高草甘膦价格对全球农民的影响。在原材料价格高企的压力下,制造商的 CFO 不得不考虑投资回报率 (ROI)。

当高原料价格与高草甘膦出厂价共同作用时,生产商的融资变得更加重要。与跨国公司的大合同可以保持利润率和稳定的现金流。中国的主要贸易商也成为为新的生产投资收回现金的渠道。这种动态平衡给中小经销商带来了更大的中国战略采购难度。毫无疑问,草甘膦高成本和运费的影响也将重塑全球分销的竞争力。此外,农民的行为正在发生变化,要求采用新的营销策略。

草甘膦的稳定高价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底。影响草甘膦高价的因素有几个,包括:

  • 自 2021 赛季出现缺口以来,目前的合同线仍然很长。
  • 原材料价格高。
  • 高人民币货币以防止通货膨胀。
  • 拉美早期需求强劲。
  • 较长的交货期需要更大的安全库存,因为早期的需求伴随着更高的产量。
  • 货物和集装箱短缺。
  • 由于农民对相对低成本的非选择性除草剂的需求,下游需求稳定。
  • 拉丁美洲的干燥天气可能导致南半球秋季草甘膦的大量消耗。
  • 粮食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促使农民投入更多农化产品。

草甘膦的强势价格可能对产能扩张具有吸引力。当跨国公司增加草甘膦产量时,供应链需要更多时间来准备草甘膦原料。跨国公司的草甘膦价格不会处于很低的水平,因为它们也面临着量化宽松和结构性短缺带来的通胀。

通常有两个原因导致通货膨胀。原因之一是量化宽松政策。另一个是商品供应短缺。由于全球供应链中断,美国市场面临供应结构性短缺。拜登政府正在着手解决供应链瓶颈 纽约时报.供应链中断特别工作组将重点关注供需不匹配的领域。农业和食品行业是需要缓解瓶颈和供应限制的关键领域。

面对如此多的挑战,可持续的竞争力将永远是全球每一家作物保护公司的目标。 2020 年 8 月,麦肯锡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下一个常态重新构想采购”。对采购领导的关键建议可以为中国农化行业的新型采购战略带来一些见解。如果将它们与中国农化的战略采购相结合,将会有一些未来战略采购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中国农化供应重塑四大领域

  1. 加强农化供应链弹性
    • 中国农化市场透明度
    • 有价值的类别创建
    • 与替代选择的重新联系
  2. 人工智能设计和配方品类价值创造策略
    • 专注于价值创造和风险控制,分析潜在风险
    • 与供应商一起培育 AI 采购策略
    • 可持续配方调查与投资
  3. 开发和投资农药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和共同创新
    • 供应商优势联盟和共同创新投资
    • 敏感于中国农化行业的变化
    • 了解中国供应商团队的文化和特点
    • 成功地为终端市场提供可持续的竞争力
  4. 转型为面向未来的作物保护行业运营模式
    • 中国采购的敏捷行动
    • 数据和分析技能
    • 以中国农化采购的专业知识吸引新的人才
    • 中国农化行业融资与研发资源整合

加强农化供应链弹性

由于国际旅行受阻,中国农化市场的透明度对于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定变得更加关键。现在不是带现金进入中国市场购买原材料的时代。与中国主要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将是为全球作物保护公司带来更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一级供应商的透明度是重中之重,才能比其他竞争对手拥有更多优势。

有价值的类别,例如在中国采购的草铵膦,可以在产品组合中占据更大的权重,其中草甘膦之前是主要的非选择性除草剂。即将过期专利分子和仅过期专利分子的采购策略也将对决策者构成挑战。箱子里有价值的品类越多,在全球竞争中就越有竞争力。

并且全球供应链将要求重新连接。由于集装箱和货运短缺,全球分销商的交货时间管理在 COVID-19 后难以控制。公开显示采购团队财务图表中成本的突然增加。必须重新评估风险。必须严格更新计划 A 和计划 B,以保持业务连续性和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率。

人工智能设计和配方品类价值创造策略

农化产品供需格局完全转移,结构性短缺短时间内难以解决。早期需求是全球采购团队的新常态。 QE(量化宽松)和结构性短缺导致的通胀给投资回报率管理带来风险。因此,农化采购应着眼于价值创造战略,同时将潜在风险降至最低。

一些 AI(活性成分)正面临监管问题,需要逐步淘汰。还有一些价格很高,比如草甘膦。替代 AI 将始终很重要。专利AI可以通过第三方联盟获得,例如FMC 宣布 与 UPL 就 Rynaxypyr AI 进行长期合作。而即将过期的人工智能和刚刚过期的人工智能需要早期的战略培育,这需要从战略层面与中国供应商进行战略联盟。

此外,一些采购领导者意识到与中国主要机构和供应商就可持续配方进行合作的重要性。例如,中国无人机植保的大面积带来了新科技制剂研发的蓬勃发展。 通过可持续配方实现更低剂量但具有相同或更高功效的产品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可持续竞争力之一,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价格飙升的情况下。

开发和投资农药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和共同创新

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公司正在寻找机会创造竞争优势,以应对大流行造成的低迷。只有“投资”才能创造机会,但只能等待事情发生。对农民需求的强烈感受可以支持从中国采购的成功战略。全球公司需要通过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来轻松连接供应商的优势。

后 COVID-19 战略采购对中国农化行业的未来发展极为敏感。采购团队需要在农民需求和中国供应之间架起桥梁。这是成功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

因为所有的采购策略都是由人制定的。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环境可能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决定。当务之急是弄清和了解中国供应商团队的特点。需要考虑高层领导团队的声誉,因为声誉不佳会很快埋没一个新项目或在未来几十年带来令人沮丧的沟通。当全球注册需要更多时间进行安全评估时,机会成本可能会非常高。

创新将成为展会期间的热门话题 中国农化工业十四五规划.开展联合创新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值得考虑。在 COVID-19 之后的未来正常情况下,全球分销商将希望缩短供应链以直接到达中国供应商。当终端用户市场满足中国供应时,产品组合的共同创新可以带来可持续的竞争力,例如针对不同市场细分的新分子或新颖的可持续配方。好的商业案例应该是 Corteva 重新发明了 2,4-D 以创建 Enlist Duo 以满足主要作物的市场需求。

联合创新将是未来利用中国灵活、复杂、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这也将是中国供应商的增长战略。 2021年6月30日,Nutrichem与Corteva在Nutrichem北京大楼签署制剂生产合同。以盈利的方式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是每个中国农化企业未来最大的战略。市场情报不足以实现可持续的业务目标,市场情报需要与市场渗透行动一起工作。

转型为作物保护行业面向未来的运营模式

对于快速发展的公司和业务部门而言,敏捷行动再重要不过了。当 COVID-19 大流行席卷全球时,数字营销和传播是常见的行动。国际旅行需要供应链迅速采取行动才能获取价值。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新型人力资源将带来全新的运营模式。凭借农化专业知识做出快速准确的决策对于中国农化行业未来成功的战略采购领导者至关重要。

数据和分析专业知识是跨职能增强的两项能力。中国农用化学品战略采购的软技能需要与中国农用化学品供应商建立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同时有效和高效地协作。吸引新型人才对于全球植保企业深入了解中国农化行业的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农化行业有很多资源可供全球植保公司使用,如融资、研发、生产等。为了服务于全球作物保护市场,灵活复杂的生产规模化可以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力。许多参与者都在考虑,中国可以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随着中国对蛋白质的强劲需求,未来全球植保市场投资潜力巨大。全球采购领导者需要做的是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打破障碍。

隐藏图片